千金易得,一缟难求 收藏家珍藏的一串战国时期红缟手链
战汉时期,王公贵族“魂梦”的追求
红缟似乎成为了 整个社会高层审美追求体现的重要载体之一。
红缟的历史如同玛瑙中的“大西洋州”,来去都是如此匆匆。从西周开始,我们在零星的组配中可以发现一些红缟的珠子,不过数量的比例非常微小,更类似于一种无意所为。是作为西玛的一种替代品存在的。但这种情况很快就发生了逆转。
时间进入春秋,红缟的春天似乎瞬间到来。在这以后直到战国晚期的500多年中,红缟似乎成为了整个社会高层审美追求体现的重要载体之一,在整个中国北方都涌现了诸多的红缟珠和红缟环,并且在考古记录的统计中,出土墓葬的平均档次都相对很高。
可令人惊奇的是,战国晚期到秦汉时期,红缟的用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这类珠、环类红缟制品似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。红缟不再作为纯装饰品与其他玉器类制品配合使用,而更多的使用在装饰和实用并行的剑饰上,并且单独使用。这是玛瑙真正独立作为玉器一个品种的重要的里程碑,自此以降,玛瑙与和田玉彻底分家,玛瑙从此以后真正作为一个独立品种屹立于中国的泛玉器(或者称为半宝石)之林。
同样值得关注的是,秦汉时期的红缟选料的审美观似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这时的红缟制品的选料更多的出现了红白相间的原料。其中红料部分的红度也出现了下降,在白料中也出现了水晶化、半透明化的趋势。并且产生了原始的玛瑙俏色的取向,这一点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。连云港博物馆馆藏的一件红缟剑饰就很典型的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。
红缟告别历史的舞台也同样显得那么突然,在魏晋的简葬之风的影响下,红缟伴随着更加著名的游丝毛雕、汉八刀等等玉器的种种高峰,默默的彻底离去,不见踪影。这个速度就如同其兴起一样,来得快去得也快。从此之后,只有在元代和清代,可以在浩如烟海的玉器大家庭中找到红缟数量极少的的点点影子。
缟玛瑙是玛瑙家族中的一员,也是最为昂贵的一员,特点是条纹的玛瑙。现在人们常说的战国红,就是主要流行战国时期的红缟玛瑙的色彩。艳而不俗,娇而不媚,沉稳大气,符合东方哲学美感。
(文章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)
- END -
▼
ID:jgcs003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